一代人心中的“林妹妹”王文娟走了 -凯发k8ag旗舰厅真人平台

舜网-济南时报 2021-08-07 14:18:07

  2021年8月6日,几代人心中的“林妹妹”走了。

  越剧表演艺术家、一代越剧宗师王文娟,8月6日零时25分在上海华东医院去世,享年95岁。她的勤勉与自强,是一代女越剧人争取女性独立的缩影;她的勇气与担当,在枪林弹雨中为抗美援朝前线带去和平与希望;她的开拓与创新,为几代人留下《红楼梦》《追鱼》《春香传》等佳作,将文学经典通俗化,也让民间传说唯美化,成为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王文娟主演的经典越剧《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家喻户晓,是每个人心中永远的“林妹妹”。

  骨肉分离、寸步难行少小离家赴上海学戏

  2019年10月,王文娟获当年度“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称号。那时,她已经入行80余年了。她是专工花旦的越剧演员,是越剧旦角艺术“王派”的创始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

  1926年12月19日,王文娟出生于浙江绍兴嵊州,原名王彩娟。

  因为家境日益拮据,读完小学三年级后,王文娟就不得不辍学。1938年8月,12岁的王文娟离开老家嵊州剡溪踏入上海,拜其表姐、越剧小生演员竺素娥为师,学习小生,同时也观摩学习了竺素娥的搭档姚水娟、王杏花的表演艺术。在竺素娥的指导下,她改习花旦。少年时期的经历给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开启了她一生与旦角的缘分。

  后来回忆起童年学戏的时光,王文娟曾表示那是一段“骨肉分离”“寸步难行”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心酸”。

  1940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王文娟先后在南洋戏院、平济戏院、通商戏院、同乐戏院、万国戏院、河北大戏院、同孚戏院、老闸戏院、皇后大戏院、兰心大戏院、明星大戏院等多个知名戏院演出。除了跟随老师竺素娥演出,她还与吴梅珍、邢月芳、徐玉兰等多位越剧表演艺术家搭档。

  可即便唱红成名,王文娟还是能真切感受到戏曲女演员的难处。王文娟曾感慨,过去的演员受制于戏班班主、剧院老板,拿的是包银,不能参与票房分成,沦为他们的“摇钱树”。弱女子无依无靠,不少人便在唱红之后心生退意,选择嫁人离开舞台。更有不幸者如“越剧皇后”筱丹桂,台上被迫演出庸俗戏码,台下被“戏霸”老板张春帆强行控制、克扣薪资、被打被骂,以至于年纪轻轻服毒自杀。

  面对各种诱惑无奈与威逼利诱,王文娟选择坚守舞台,有汉奸递条子点了低俗色情的戏要她演,她不卑不亢以罢演走人抗议。尤其是在“越剧十姐妹”主张越剧改革、与戏班班主作斗争的感染下,王文娟在思想上慢慢起了变化。1948年,王文娟受邀加入徐玉兰新成立的玉兰剧团,自此开启了与之长达半世纪的合作。正值越剧日渐进入上海舞台主流视野,玉兰剧团也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第一批实行姐妹班的剧团之一。所谓“姐妹班”,就是一众越剧姐妹当家做主人,以才艺入股,按股份分票房薪酬。

  1949年以后,王文娟积极参与新中国文艺演出工作。1952年7月,王文娟参加中央军委原总政治部文工团越剧队,同年10月,她在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中,凭借《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一角获演员二等奖。1953年4月,王文娟赴朝鲜前线慰问演出。后来王文娟回忆,当时姐妹几个练就了一身“听音辨机”的本事,飞机从头顶飞过,听声音就知道有没有装载炸弹。无论是演出还是生活,她们都能从容应对。之后,她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政治文工队,立二等功。

  祖国这个“大家”好了,“小家”的日子才过得有滋有味。也正是“小家”安稳了,王文娟等这一批女子越剧人才有了为“大家”服务、为“大家”奉献的自觉。

  戏路宽广、细腻传神创造了多个性格鲜明的舞台形象

  王文娟所在的玉兰剧团从来没有忘记自己在艺术专业上的创作职责,他们非常善于紧贴时事背景创作。

  上海解放之际,玉兰剧团排演了《风尘双侠》,王文娟出演敢爱敢恨、勇于抗争的“红娘子”;她在反映太平天国斗争的历史剧《东王杨秀清》中饰演洪宣娇;在剧目《巾帼英雄》中饰击鼓战金山的女英雄梁红玉;在根据同名歌剧改编的现代剧《白毛女》中扮演喜儿……

  最值得一提的,是1950年12月徐玉兰与王文娟排演的轰动一时的历史剧《信陵公子》。此剧根据郭沫若的剧本《虎符》改编,讲的是深明大义的信陵君在秦国即将一举吞并赵国之际,用计窃取魏国兵符,在邯郸大破秦军的一段历史。徐玉兰饰演足智多谋的信陵君,王文娟扮演窃取虎符的如姬,与信陵君里应外合,灌醉魏王,完成任务。角色塑造中,王文娟设计了一系列水袖和“卧鱼”等身段技巧,动作行云流水又充满紧张感,观众看得十分入迷。该剧连演138天、256场,均是满座,创造当时越剧剧目连续上演日的最长纪录。

  王文娟的戏路非常宽广,这样的能力并非一日而就,在创作时,她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王文娟和其他演员们赴抗美援朝战场义演时,有朝鲜军民看过徐玉兰与王文娟演出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后向演员们推荐,朝鲜也有一段青年男女为追求幸福勇于反抗的爱情故事《春香传》。经过王文娟等人的改编,根据朝鲜民间传说和同名朝鲜歌剧移植而来的越剧《春香传》于1954年首演,在她的演绎下,古代朝鲜少女春香显得那么美丽善良、圣洁忠贞。

  1956年首演的《追鱼》则是根据湘剧《鱼篮记》改编的神话剧,为了演好热情大胆、敢作敢为的鲤鱼精,王文娟专门向京剧、昆剧老师请教。她专为“鲤鱼精”设计的一段武打身段,不仅重拾了自己童年打下基础的武功,还拓宽了越剧日渐固化的“风花雪月”的演剧风格。1959年,这部由她主演的越剧还被拍成彩色越剧电影。

  一出《则天皇帝》,她又一转身成了豪迈果敢的女皇武则天。创作中,王文娟不以武则天前半生的奇情为噱头,而是遵照史实,着力展现她作为政治家任用贤能、纳谏改革的一面……

  在这期间,王文娟的表演风格逐渐成熟,可谓是文武兼备、细腻传神,尤其善于描摹人物神态、传达内心感情,出色地创造了多个性格鲜明的舞台形象。

  “演不好,头砍下来!”为演林妹妹立下军令状

  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时,王文娟接下了创作献礼剧的任务,偏偏这出戏是人人喊难的文学经典《红楼梦》。“那时我一点也没考虑,就说演不好就砍我的头,就这么随便立下了军令状。”王文娟立下了这个与林黛玉的气质南辕北辙的“军令状”。

  林黛玉丰富的个性、独特的气质,对演员来说太有诱惑力了。文化底子薄,并不阻碍王文娟悉心研读原著给出自己的理解。“林妹妹”经常被作为孱弱敏感的代名词,可王文娟却用“真诚”定义她。“有人说她说话刻薄,其实是她长期寄人篱下、内心渴望关爱的表现。”“林黛玉是弱者、是被牺牲者,但又绝不只有哀怨和眼泪、吃醋和小性。她是冰山下的火种,是一个诗意的灵魂面对黑暗现实的不屈反抗……”联系自己初到上海学戏的情境,王文娟在情感上有了共鸣。

  为演好林黛玉,王文娟悉心研读原著《红楼梦》。往往台本中一笔带过的部分,她也要为角色表演设计多个层次的情感变化,力求在舞台上呈现人物的饱满。

  在一场戏中,黛玉听到宝玉对人讲“林妹妹从来不说这种混账话”后,她“又喜又惊,又悲又叹”。这喜、惊、悲、叹4字如何在舞台的一瞬间呈现?王文娟设计了一整套身段:先随音乐完成一个富有感情的转身,接着缓缓背手,再不疾不徐地退步,以此展现她如获知音的内心起伏,将感情倾注在脚步变化之中;而到了“黛玉焚稿”这场重头戏,王文娟选择以悲愤决绝的状态演绎

  “我一生,与诗书作了闺中伴”这段唱。

  1958年2月18日,王文娟与徐玉兰合作的爱情悲剧《红楼梦》首演,在剧中,王文娟扮演的饱读诗书、清高孤傲的林黛玉不是弃妇怨妇,显得格外具有风骨和格调。该剧连演54场,场场满座。或许正是因为兼顾了大众审美趣味,又能细致表达文学经典内涵,这部越剧自首演至今逾一甲子仍盛演不衰。而那部上世纪60年代拍摄的同名越剧电影,更是引发全国观演热潮,影响几代人,几乎人人皆会哼唱“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台上演绎经典爱情台下与爱人相濡以沫40年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王文娟的爱人是著名电影演员孙道临,他们之间的爱情也是那么浪漫和坎坷。

  在成功演绎了太多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后,王文娟也到了该拥有自己的爱情、组建自己家庭的时候。在熟人的介绍下,王文娟决定去相亲。那天,一个穿着蓝色列宁装,一脸书生气的英俊小伙站在了她面前。

  初次见面时,媒人等其他人侃侃而谈,孙道临则腼腆内向。临别时,孙道临在媒人的提醒下,送王文娟回家,一路上两人静静地走着,谁都没有开口,最终还是孙道临打破了沉寂。

  “我看过你演的《梁祝》和《西厢记》。”

  “你觉得戏怎么样?给我们提提意见。”

  令王文娟颇感意外的是,孙道临与她聊起表演、戏曲以及对她作品的观后感时,滔滔不绝而专业。这让王文娟有种相见恨晚之感。就在那一刻,两个人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孙道临原籍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毕业于燕京大学哲学系。在与王文娟相亲时,他已经参演了《大团圆》《乌鸦与麻雀》《渡江侦察记》等著名经典影片。不过由于历史问题,两人想走入结婚的殿堂还是遭遇了不少外部阻力,甚至影响了王文娟的事业,两人也经历过分分合合,直至孙道临40岁、王文娟35岁时,周恩来和邓颖超获悉了他们的处境,在一次王文娟去北京演出时,邓颖超找到了王文娟,表达了自己及总理对他们的支持,这让王文娟一下子如释重负。1962年,他们终于喜结连理。

  婚后两人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相濡以沫四十几年,他们从不敢浪费一刻光阴,因为这对他们而言实在太过珍贵。

  如今,王文娟也终于可以与她深爱的人在另一个世界重逢。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邢媛)

责任编辑:卢卫美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新闻精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