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时报
2022-12-17 10:08:08
外卖上桌,支起ipad或手机,在软件上点开一集视频:“宝娟,我的嗓子”“葵花点穴手”“这个男人名叫小帅,这个女人叫小美”……一切准备妥当再开始吃饭,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潮流仪式感”。
在一切皆可电子化的时代,网友称这种“下饭”的视频、音频或文章为“电子榨菜”。作为年轻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赛博版饭扫光”,电子榨菜的魅力究竟何在?
没“电子榨菜”,饭都不香了
刘洁是重度手机用户,也是“电子榨菜”的忠实拥趸。“吃饭20分钟,选榨菜能选到饭凉。”刘洁说,一般一个人吃饭的时候,她会选择“电子榨菜”佐餐,一包好的“电子榨菜”可以为饭菜提味增香。
王丹也是如此。自己一个人去食堂或外出就餐时,她会找个安静的角落,戴上耳机看集综艺或者在知乎上找篇短篇小说看,“一顿饭的时间刚刚好,如果没有‘电子榨菜’,总觉得缺点儿什么,饭都不香了”。
实际上,“电子榨菜”并非最新产物。早在2019年,就有人将一些在吃饭时打开的节目、剧集称为“电子咸菜”,但这一描述并未大范围传播。到今年,渐渐有网友在一些下饭视频的评论区用“电子榨菜”点评,便迅速得到大家追捧。
日前,有自媒体平台以“电子榨菜”为主题向读者发起了一个小调研,统计结果显示,大约93%的网友有消费“电子榨菜”的习惯。
以“电子榨菜”为关键词在微博、小红书、抖音等平台进行搜索,也可以发现它已经逐渐成为时下最火爆的热梗之一,不仅很多博主、up主会在标题中特意带上“电子榨菜”或“下饭vlog”的标签,不少明星也会以“电子榨菜”为梗与网友粉丝互动。最近比较火爆的电视剧、综艺,如《卿卿日常》《点燃我,温暖你》等也纷纷以“电子榨菜”自我标榜作为宣传噱头吸引观众。此外,10分钟以内的微短剧也开始在各大平台兴起,德塔文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广电总局系统进行规划备案的微短剧达1789部,比去年同期增长511%。
值得一提的还有,成立于今年11月的豆瓣小组“可以尝尝你的电子榨菜吗?”更是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聚集了超过3万名组员,成为豆瓣小组新组排行榜里的佼佼者,组员们在这里交流讨论、互相推荐安利各种口味的“电子榨菜”。
你的“电子榨菜”,是哪种口味?
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对于“电子榨菜”,大家的口味各不相同。
“看得最多的是我cp的cut合集、《请回答1988》《孤独的美食家》《快乐再出发》《破产姐妹》《生活大爆炸》,比较多的是《亮剑》《雍正王朝》、四大名著的古早电视剧,最近在看的是《武林外传》。”刘洁说,像《武林外传》《甄嬛传》这样的“经典老番”,因为对剧情足够了解,即便每天只在饭点随便找一集打开,也完全不影响观看,“最近更倾向于短剧、短番或者像《毛雪汪》这样的短综艺,时间太长了,会影响‘打工’”。
与刘洁一样,喜欢将“童年老剧盘包浆”的人不在少数。刘洋最近选了《蜡笔小新》来佐餐。“已经看过很多遍,但小新那些富有哲思的金句让现在的我更加感到治愈,还在里面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比如背负32年房贷、立志要把公司干倒闭的野原广志。”刘洋说,每当重温那些老剧、老动画片的时候,就像打开了家里的旧相册,看到的不只有剧情,还有曾经追剧的那段时光和时光中的自己。
王丹则更加喜欢搭配新剧或电影解说下饭。“像《卿卿日常》《苍兰诀》《点燃我,温暖你》这样的爆款甜剧,轻松可爱不费脑,还特别搞笑;而’所有男人名字都叫小帅、所有女人名字都叫小美’的几分钟电影解说,则能让我比较快速地了解一部电影,又仿佛听了一个完整故事,如果被剧情吸引,才会再找空闲时间去看全片。”王丹说,平时工作忙碌,休闲的时间太少,只能这样争分夺秒地寻找“心灵慰藉”。
以上三位只是代表了几个“主流派别”,在“可以尝尝你的电子榨菜吗?”豆瓣小组,还有不少网友推荐《敦煌》《大法官金斯伯格》《河西走廊》《守护解放西》等纪录片及美食vlog、经典综艺、治愈视频等,大多更倾向于轻松治愈或诙谐搞笑,而时间多在15—45分钟之间,一顿饭的工夫刚刚好。当然,不排除也有网友喜欢悬疑烧脑、恐怖片等“麻辣口味榨菜”,此外还有网友推荐普法栏目剧、微积分课程等。但总的来说,那些被盘到包浆的“电子榨菜”基本都是精良制作、演技扎实、情节丝丝入扣的高品质作品。
“我也曾经想借着吃饭的时间给自己充充电,比如听个公开课之类的,但发现听公开课会过于争夺注意力,导致饭菜吃完不记得味道。”刘洁遗憾表示。
“电子榨菜”:一人食的小快乐
提到喜欢“电子榨菜”的原因,刚刚步入职场的王丹说:“可能是因为一个人有些孤单,跟同事还不太熟,一个人在食堂吃饭有‘电子榨菜’相伴,就没那么尴尬了。”
有专业人士分析,独居年轻人增多是“电子榨菜”流行的原因之一。有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一人户”家庭超过1.25亿,贝壳研究院在《2021年新独居时代报告》中也提到,预计2030年独居人口或达1.5亿到2亿人,独居率或超30%,“当传统家庭结构瓦解,独居年轻人在一人住、一人食的状态中生活,以往热闹的家庭吃饭场景消失,玩手机、看剧、听播客等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心理代偿,一种新的餐桌习惯”。
而在刘洁看来,“电子榨菜”于自己而言并非“消解孤独”,而在于“享受独处”,“吃自己喜欢的食物,看自己喜欢的剧,这四五十分钟完全属于自己,放松又开心”。
刘洁还讲到自己和高中同学约火锅的故事,“当时她想回看《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我在追《声生不息》,我们俩各看各的,愉快地吃了一顿饭,丝毫不觉得哪里不对劲。闺蜜也说,只有跟我才能这么随意,早就想一边涮锅一边看剧了”。
刘洋也觉得,在如此内卷的当下,每当结束了忙碌的工作,一个人边吃饭边享用“电子榨菜”时,是最悠闲的时光,“精神一下子会放松下来,获得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满足感,像‘可以尝尝你的电子榨菜吗?’豆瓣小组里说的,‘在这些音像里安放自己的日常,去看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当然,也有不少人质疑“电子榨菜”的碎片化和营养价值。对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特任教授、80后青年学者王程韡认为,很多人是在食用“电子榨菜”的过程里充电,“我觉得每一个享用‘电子榨菜’的人,是最有正能量的人,因为在完成这一系列的洗礼之后,回到精神焕发的状态,他可以重新出现在社会面前:可以再去应酬一个饭局。‘电子榨菜’并非只是一个孤独感的问题,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入侵,它还有更多积极的东西,这个词本身,就带有特别强的自嘲,显示出一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