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功能完善的品质之城 勾勒出这座令人“心向往之”的泉城 -凯发k8ag旗舰厅真人平台

舜网-济南日报 2022-05-27 07:30:05

 

  建设功能完善的品质之城

  ——“提升城市软实力创建文明典范城”十大之城系列报道⑦

  核心阅读

  翻开《辞海》,“品质”的基本含义是指: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等的本质。这是对一个人的评价。推而广之,对一座城市而言,“品质”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个方面,既包括城市建筑、城市功能、人居环境等硬性指标,也包括市民素质、人文风貌及文化生活水平等软性标准,代表着城市的价值和地位、档次与魅力。

  济南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文明是泉城最美的风景。建设功能完善的品质之城,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落在实践上。品质之城,必将是一座品质为先、宜居宜业的城市;一座彰显历史底蕴、展现时代新风的城市;一座处处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城市。

  5月17日,全市“提升城市软实力 创建文明典范城”动员大会上,勾勒出这座令人“心向往之”的品质生活之城。全市各级各部门各行业积极行动,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每一项工作,力争让每一位群众都成为创建工作的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

  擦亮泉水名片

  ◆新建30处市民泉水直饮工程◆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一直是济南的特色名片。记者从市城乡水务局获悉,今年我市将建设30处市民泉水直饮工程,再让10万名居民喝上泉水直饮水。

  2021年,我市制定出台《济南市市民泉水直饮工程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市民泉水直饮工程,让更多市民享受优质泉水带来的福利。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6处居民小区建设完成了泉水直饮工程,10余万居民实现了在家就能喝到甘甜泉水的美好夙愿。

  泉水直饮水取自埋深300至600米的地下水,采用超滤、纳滤净水工艺,通过304食品级不锈钢管循环供水,居民在家中接出来的泉水直饮水永远是鲜活的。消毒杀菌方式主要通过紫外线和臭氧,这样的方式可以保留对人体有益的偏硅酸、锶等微量元素,长期饮用对人身体有益,喝起来也甘甜可口。

  如今,趵突泉已持续喷涌近19年,去年冬天济南首次出现“千泉竞喷”景象。如此胜景既有“天帮忙”因素,也与济南泉水保护措施息息相关。在保泉方面,市城乡水务局整合多方资源,对泉域的水位进行全方面监测,全市共建有200多处监测点,覆盖面积达1900多平方公里。同时,还建立了科学的补源系统,通过智慧化系统自动检测、自动补源。

  此外,按照“整体推进、突出重点、连点成片、打造精品”的原则,济南市开展趵突泉泉群、百脉泉泉群、白泉泉群等166处历代七十二名泉景观提升工作,实现泉池完整、简介齐全、标识统一、文化彰显、景观协调、宜赏宜游的目标,打造一系列赏泉、听泉、咏泉、品泉等泉水文化品牌。

  “一区一特色”

   ◆在有机更新中彰显城市魅力◆

  历下区打造泉城文化景观,市中区利用商业功能激发区域活力,天桥区重塑泺口古镇文化,历城区挖掘洪楼片区深厚底蕴……今年,我市将集中开展“中优”重点城市更新项目攻坚行动,按照“一区一特色每区一重点”的原则,以点带面,推动项目实施。

  “城市更新不只是重建和拆迁,更是通过文化赋能实现焕新和软实力提升,是一个片、一个区、一个面的复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我市编制完成了古城片区、“一园十二坊”等16个重点片区(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启动实施了32个市民关心、社会关注的“中优”项目,完成更新改造户数20871户,涉及更新改造建筑面积57.65万平方米。

  城市更新一方面要提升硬实力,坚持“留改拆”并举,既传承历史文脉,又创造高品质生活;另一方面要提升软实力,将区域形象的美化,融入更多艺术、科技、文创等元素。其中,明府城以泉·城文化景观申遗为目标,充分利用国开行授信贷款,尽快启动房屋征收,加快历史街区风貌恢复和文化遗产挖掘及活化利用,同步进行道路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改造。上新街及老商埠等围绕商业复兴、特色活力街坊、活力打造,对老招牌、老字号等文化资源进行传承创新和改造升级,注入新功能业态,打造独具泉城特色的商业文化。洪楼片区将充分依托山大科教资源优势,整合利用周边建筑资源,布局一批适合师生创业的众创空间、创意工坊,全力推动高端人才、科教资源、科技成果与市场精准对接,实现校区、社区、园区“三区联动、融合发展”。

  “城中有山、山中有城”

   ◆让市民推窗见绿◆

  山体公园具备独特的山体特征,是人们休闲、游憩、娱乐的重要场所。据了解,目前我市共建成开放山体公园85处,让济南真正做到“城中有山、山中有城”,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景。

  2016年1月7日,济南山体生态修复暨山体公园建设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这是国内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项。济南的山体公园项目是该奖项自2001年设立以来,唯一以城市山体生态修复为主题的获奖项目。特别是2019年至2021年,济南新增公园面积2166万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升至81.1%。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成果持续巩固,完成造林61.3万亩、山体绿化修复158座,建成“千园之城”,体现济南山、泉、河、湖、城、园交融之美的全域公园体系已构建形成。

  健康宜居的城市环境是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市正在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强省会,全域绿色生态系统也在加速构建。cbd核心地带的东西绿廊、大千佛山景区绿道、佛慧山景区生态恢复工程……这些都是济南城市软实力不断提升的表现。

  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济南市将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加快“公园城市”建设,将新建各类公园25处。“现在的济南,许多山体公园、绿道连接在一起,而且在修建的时候,很多造型是随山就势,让人感到非常舒适。”市民简约说。

  文旅深度融合

  ◆建设国际文化和旅游城市◆

  今年2月,《济南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明确“十四五”时期,我市将继续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现代化、集约化、智慧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打造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去年6月26日,“大宋风华——二安文化华服盛典”在大明湖景区南丰戏楼上演,27名模特身着华服扮演着不同时期的李清照和辛弃疾,讲述着“二安”的人生经历。艳丽的华服让市民游客仿佛置身于宋朝,领略济南悠久的历史文化。

  济南素有“曲山艺海”雅称,近几年,以更加开放、包容、积极的姿态,整合文化资源,发展演艺新业态。2021年4月10日,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北京开心麻花娱乐文化传媒签署相关协议,助力“济南原创”和泉城文化走向全国。

  近年来,我市也从观光文化旅游产品向参与体验型、沉浸式度假等多类型特色文化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引导开发了会展商务、康体养生、低空飞行、房车露营、精品民宿、文化演艺、休闲垂钓、艺术酒店、模拟考古等多种类型旅游新业态产品;发展了一批工业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低空飞行、科技旅游、自驾旅游等,创新旅游业态融合;打造了丰富的全时空全季节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夜景、夜购、夜娱、夜休闲等旅游项目,建设了一批夜旅游经济聚集区。

  泉水、“二安”、曲艺、商埠等文化魅力不断展现,新业态、新时尚、新平台、新玩法层出不穷,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城市文化气质日渐凸显……济南不断挖掘整合各类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繁荣发展。

  文明交通

  ◆让城市有“品”有“面”◆

  “城市文明,交通先行”。今年以来,济南交警聚焦“安全护稳定”和“有序促文明”两个重点,推进“路口革命”和“窗口革命”两项改革,坚持“警务融合”与“共管共治”同向发力,提升文明交通“软实力”,持续擦亮“文明交通”全国品牌,深入推进多元共治、规则约束、文化沁润、科技赋能的“路口文明”建设,为济南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四连冠”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开门红”贡献交警力量。

  聚焦品质提升,打造交通品牌“升级版”。济南交警聚焦“智安畅美”,打一场城市交通管理精细化、智能化、品质化提升的攻坚战;坚持“道路资源精耕细作、信号配时分秒必夺”,灵活实施逆向可变、多级诱导、潮汐车道、绿波自适应等形式,全力打造文明典范路口矩阵;坚持科技赋能,打造“济南交通大脑”3.0升级版,精准研判、精准指挥、精准管控,实现“从路面到桌面、从掌心到民心”,持续擦亮“智慧交通”城市品牌。

  聚焦文化塑造,续写文明交通“新篇章”。倡导“绿色、文明、遵法、守礼”的交通文化,济南交警将自律、礼让、诚信的传统文化融入交通组织和执法管理中,用环境影响人、用文化塑造人,强化交通参与者的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推进路权分配改革,大力保障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让市民群众在每一天的出行中感受到触手可及的文明和温度。

  聚焦社会共治,营造全民创建“大格局”。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需要“依靠群众”和“引领发动”同时并举,需要“多警联动”和“社会共治”同频共振,需要“顶层设计”和“有效落实”同向发力。济南交警以“冲得上、豁得出、打得赢”的主力军姿态,聚焦交通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统筹疫情防控和安保维稳,全面助力企业和群众复工复产,用“辛苦指数”换取城市的“文明指数”和群众的“满意指数”,构建部门联动、全警参与、志愿服务、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人机结合”

  ◆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市容市貌最能彰显内涵品质和泉城地域特色。为进一步增强城市管理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进一步彰显中华文化、中国元素和泉城特色,开展城市“微整形”“微治理”,叫响“泉城、绿城、诗城、善城”城市品牌,济南在全市开展市容道路环境综合整治特色街区打造活动,明确了打造不少于20条市容道路环境综合整治特色街区,其中市内五区(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每区打造不少于2条特色街区,其他区县(功能区)打造不少于1条特色街区。

  自2020年3月起,市城管局深度融合十几个部门、行业的道路隔离护栏、路名牌、公交站牌、绿化带、导视牌等40余万件城市家具保洁职能,建立了以道路为载体的城市家具一体化综合保洁新模式;将快车道机械化保洁、人行道辅道人工清扫、城市家具“人机结合”作业3大项目融为一体,保洁由平面向立面延伸,由局部向整体扩展,对道路墙根至墙根范围内所有保洁项目实现全覆盖、精细化作业;切实提升道路整体洁净度,着力打造了一批绿量充沛、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景观道路、街区。

  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契机,接下来,城管部门将优化流程再造,科学落实道路清扫与城市家具保洁流程和作业环节上的有序衔接,不断提升环卫便民服务措施,推广采取“无接触式”保洁方式,最大程度避免扰民现象;以“路长制”为载体,建立巡查发现、移交转办机制,重点突出整体联动性,用完善的制度、精细的标准、规范的程序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保障,实现从源头到末梢的全流程管控,形成环环相扣的道路一体化综合保洁“全周期”体系;以环卫车辆智慧指挥系统为依托,实现对道路保洁过程的实时监管,充分发挥第三方、在线监测、道路颗粒物考核、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各方面资源优势,实行“市、区、街(所)、第三方、社会群众”五位一体的检查督导考核体系,不断提高监管考核与资金指挥棒效能。

  社会宣传与引导是充分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创建美好家园的有效途径。城市管理部门加强创新创优,通过组织召开圆桌会议、现场观摩会等形式,积极听取民声民意,真正实现共同构建全民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探索“党建 模块式”工作法,努力将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着力打造具有“品牌效应、行业领先、泉城特色”的城市新名片,努力实现“日清日新、洁净有序”的城市环境。

  (本报记者 刘高君 张群 杨晨 张晓涵 刘烨 谷青)

责任编辑:王浩

展开全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