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2-12-23 14:24:50
□ 刘雅静
探索不同于西方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致力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不懈探索的理论和实践主题。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围绕什么是现代化、中国要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如何实现现代化等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劲动力和坚实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对中国现代化目标的规划,提出要将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早在1934年,毛泽东就指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将来向前发展过程中,它将实行国家工业化政策”。1944年,毛泽东强调,“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1945年4月,毛泽东在向党的七大提交的书面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提出:“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1949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进一步明确提出,要“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虽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主要是从工业化的角度来理解现代化的内涵,但这种探索无疑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步骤进行持续探索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两步走”的发展战略部署。
1954年9月,周恩来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正式将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明确为“四个现代化”。1956年,“四个现代化”写入党章。1964年12月,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一新表述,将之前“四个现代化”中的“农业现代化”与“工业现代化”的先后顺序作了对调,将“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调整为“现代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奋斗方向。
“四个现代化”目标的确立和“两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与发展思路,指明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方向。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提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以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与战略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不仅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而且清晰勾画了“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发展图景,明确设计了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979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全新概念。他说:“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同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时任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此后,邓小平在不同场合多次使用并阐发“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强调中国式的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不同,它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基本内涵。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三位一体”的现代化目标,即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四位一体”的现代化目标,即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式的现代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推进,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内容,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内涵,不断完善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步骤设计,对中国现代化发展蓝图作出了更加系统性的谋划,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境界。
一方面,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内涵。一是从“五位一体”的角度,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即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明确提出了促进“新四化”同步发展的目标,即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三是明确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命题。
另一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特征和本质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再一方面,擘画了更加清晰、科学合理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并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两步走”战略,是对以往现代化建设战略步骤的深化和拓展,不仅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十五年,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而且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勾画了更加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总之,经过百余年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契合我国实际,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越走越宽广。在新征程上,我们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够不断创造新的发展奇迹,为发展自身和造福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此文系2022年山东省教育厅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学科素养和人才培养相统一视角下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