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
2022-07-20 13:49:42
随着7月12日北京市西城区2022年幼升小录取结果出炉,颇受幼升小家长关注的北京东城、西城、海淀三区的幼升小录取尘埃落定。孩子上学本是教育问题,却变成了住房投资问题,买什么样的房子就可能上什么样的学校。
学区房,买还是不买,买哪个区,同一个区里买哪个片区,是买传统优质“牛小”还是小升初通路更确定的“直升校”,“多校划片”政策下买了房到底能上哪个小学,如果派位被分配到邻近片区是否能接受?是买一居只为占学位,还是买大些兼顾居住?是直接买,还是卖了现有住房置换学区房?对于想通过买房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家长们,让他们“烧脑”的还远不止这些问题,他们需要研究每个区的幼升小、小升初录取情况,中考成绩,甚至高考成绩,选择适合自己和孩子的区、片区、学校,再下手买房。即便是深入做了功课,仍有家长难下决断,不禁在论坛发帖求助,东城、西城、海淀,买房到底该选哪?因为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加之观望政策和形势变化,一些家长从有此打算到真正购房可能延续一年甚至几年时间。
近年来,学区房价格出现过快上涨趋势,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成为落实“房住不炒”的重要举措。学区房之所以能够存在,本质还在于教育资源相对不均衡。北京教育政策的调整,在就近入学的基础上削弱了住房与学校的一一对应关系,客观上对于平抑过快上涨的学区房价格产生了效果。犹记得去年此时,西城区“多校划片”政策落地实施,如一枚深水炸弹,让一些2020年7月31日之后在西城区部分区域买房落户的家长惊呼没想到,“7月31日”也成了西城学区房的一个重要“卡口”。按照政策,在此日期后买房落户严格执行“多校划片”,买房对应的入学结果不再确定,房子与学校的捆绑面临松动。现实情况中,买了几百万元起步的学区房,孩子却不一定再能进入过去对应入学的优质学校,而可能被调剂到本片区其他学校或者邻近片区入学。去年录取结果公布后,德胜等过去顶尖片区的房价应声而落。
2022年,“多校划片”仍在北京东城、西城、海淀三区继续实施。“7月31日”后购房的西城家长,在忐忑中等待录取结果,中途经历了给孩子填报志愿的过程。这再次意味着很多家长通过买房进入过去对口优质小学的梦想破灭了。德胜片区“7月31日”后购房家庭能够填写的志愿全部在片区以外,未能获得在本片区的入学机会。不少家长感叹,过去购买哪的房子就板上钉钉进入哪所小学,如今却更像“拆盲盒”。
“校额到校”是近些年北京、上海等城市均在推行的促进教育资源均衡的举措,是指优质高中将招生的一部分名额定向分配到初中。透出的信息是,即使上的是普通初中,只要成绩较为突出保持较好名次,就可能有机会按照“校额到校”政策进入重点高中就读。据观察,“校额到校”的指标在逐步增多,参与“校额到校”的学校范围在扩大。比如今年北京多个区宣布,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全区所有初中。说明“校额到校”政策的惠及面从过去普通初中扩展到全区所有初中。“校额到校”虽然是中考政策,其影响也会传导至小升初以及幼升小的家长,对于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和缓解择校热或有一定作用。
此外,教育集团化、教师校长轮岗等改革举措也正在为教育资源均衡贡献力量。在传统名校集团化的带动下,北京东城、西城、海淀三区以外的优质学校有增多趋势,一些学校因为中、高考成绩的逐年攀升引得广大家长高度关注。
给过热的学区房降温,从源头上解决学区房炒作问题,须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均衡。教育资源均衡是相对缓慢的过程,只有不断采取有力措施持续努力,缩小学校之间教学质量差距,方能久久为功,让更多孩子接受到更均衡的教育。